LUJIANSONG  ARCHITECTS

卢健松,男,1975年出生。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,教授,博士生导师;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,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后,美国弗吉尼亚大学(The University Virginia)访问学者。研究方向主要是空间自组织与建筑地域性,长期坚持在“全球化语境”下开展地域建筑创作以及相关理论研究。

 

 

目前,在自组织理论框架下研究建筑的地域性已开展“乡村自组织建设与发展”,“历史地段的自组织演化与更新”,“住宅自建及其导控”,“建筑的短程自适应性”,“建筑学的复杂性思维”,“传统乡土建筑材料的体系更新”等领域的具体研究。

 

科研项目: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作为设计方法的湘西农村自建住宅自适应机制研究”(2015-2018);以及“建筑学本科毕业设计流程优化及量化评价方法研究”(2014-2016)等4个省部级课题。

 

主要学术成果:出版专著三本,《空间自组织与建筑地域性》(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21年),《从速写到设计:建筑师图解思维方法的学习与实践》(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08),《凤凰印象: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的构型方法》(人民交通出版社,2007);出版译著2本,《明日——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》(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20),《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(原著第四版)》(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16)。发表《洪江窨子屋的空间要素及其自适应性》(建筑学报,2017),《当代村落的隐形空间:基于湖南的案例》(建筑学报,2016),《中国南方拱形大跨竹建筑的特性及应用》(建筑学报,2014),《洞庭湖区农村建房的常用植物及其绑扎工艺》(建筑学报,2011)等学术期刊论文50余篇。

 

奖励与荣誉:获 2021年UIA国际建筑师协会专项奖--瓦西里斯·斯古塔斯奖、WA中国建筑奖的社会公平奖(WA世界建筑杂志,2018),WA世界建筑社区奖(土耳其世界建筑奖,2018),中国建筑学会“优秀建筑创作奖”以及其他奖励多次,指导学生参与“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”教案及作业获奖,论文获奖多次。

 

项目成果:湖南花瑶聚居区农村住宅的厨卫更新(获WA中国建筑奖,2016-2017),益阳市紫薇村村民活动中心(入选湖南卫视十大“最美的建筑”专题,2016-2017),隆回县富寨小学(2014-2015),隆回县民族团结学校(2015-2016)。